位于龙舟竞渡主题公园的01咖啡旗舰店依水而建。受访者供图
龙舟宴上,龙船饭收获好评。黄政正 摄
每年五月初一,万江龙舟景准时上演。万江宣供图
展开剩余89%东莞是“中国藏茶之都”,万江茶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万江丰富的茶文化底蕴。万江宣供图
万江通过慢行绿道、滨水公园、亲子空间等公共设施,构建起开放共享的宜居环境。
万江宣供图
纵横交错的河道将村居串联起来,水波轻缓,一路延伸至东江支流,这是万江最常见的景致。万江人也习惯出门见水,踩着拖鞋就能晃到江边。古榕垂荫,岸边的口袋公园常有人休憩。
从容并不意味着怠惰。每年夏日,龙舟鼓点如约响起,唤醒整个街道的热烈。年轻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占据一隅,活力在流动中悄然生长。
近年来,万江街道提出“在东莞,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万江”的城市宣传语。如今,它已经不止于一句口号,而更像是彼此默契的生活共识:在城市的便利中保留水乡的温度,在传统的根系中孕育年轻的创造力,在琐碎中活出一种松弛而丰盈的日常。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王颖
统筹:刘聪 吴擒虎
策划:陈浩荣 靳延明
水韵文脉 沉静生活的底色
万江的名字本身,就藏着一段由水而生的城市记忆。
地方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这里开始有人定居。明朝天顺年间,疍家人在此泊船靠岸,聚居形成“疍家租”。到了清代,船居与岸居并存,人口增至万余户,地名也随之演变为“万家洲”“万家租”“万江租”。
位于万江西部的大汾社区,是东莞“四大名乡”之一。社区内三座建于明代的红砂岩单孔拱桥静卧至今,记录着古人傍水而居的过往。
离古桥不远,矗立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大宗祠。万江何氏一族名人辈出,生于大汾的书画家何为,是参与筹建广州美术馆的“开荒牛”。
退休后,他回到大汾,培养出一批本地书画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代东莞书画界的中坚力量。正因这份延续与传承,万江有了“书画之乡”的美誉。
如今,古桥与何氏大宗祠成为“汾溪里”文旅活化项目的起点。这个将于今年暑期开放的项目,由同样祖籍大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何镜堂所在团队设计,计划打造融合建筑、书画等多元场景的复合型文化街区。
临水而居、渡船往来的漫长岁月,也积淀出万江人对水的依恋。这份情感记忆,总会在每年夏天的龙舟季,随鼓声桨影浩荡奔涌。
依据潮汐规律,万江是全东莞最早擂响龙舟鼓点的地方,五月初一的万江景也被称为“东莞龙舟第一景”。每年,光是各社区正式的扒龙船活动,就要“霸屏”半个月。若碰上三年一度的“斗标”,从选桡手到训练备赛,更需提前数月酝酿。
如今,这项国家级非遗活动不仅年年吸引数万游客围观,更发展为全民参与的民俗节庆。起龙、千人巡游、主题展览、团建体验等活动轮番上演,汇聚成万江夏日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
在传统之外,万江的文化土壤也悄然孕育出一些更轻盈的表达方式。儿童文学基地聚集了二十多位创作者;今年3月成立的东莞首个素人写作创作研究基地,则正将万江的故事,织入更广阔的叙事。
鲜活多元 百味自成风景
淡淡然的水乡生活,也能吃出热腾腾的满足感。
在万江新村社区,传承到第三代的森记腐竹豆浆,仍然只有一个小小的店面和几张桌凳。两个人操持着几口大锅,黄伯煮豆浆、烤鸡蛋,阿姨在一旁忙着招呼客人、打包豆浆。
小店每天凌晨5点开门,常有客人3点多便来等候。新村制作豆浆与腐竹有着百余年历史,产品一度出口至东南亚。特地前来打卡的人,比本地街坊还更稀罕这份滋味。
除了森记,新村还有开了三十多年的意大利糖水与灿记牛鞭汤。它们如今也成了食客眼中的“宝藏小店”,从周边镇街及外市赶来品尝的人络绎不绝。
万江的烟火气很多样,有的在锅灶蒸腾之间,有的则在瓷盏茶汤里。
作为“中国藏茶之都”,东莞汇聚了十余家大型茶叶市场,其中万江石美社区的茶叶交易市场历史最久、人气最旺、规模最大。
普洱、白茶、黑茶琳琅满目,值得拜访的茶仓也数不胜数:鸿鑫隆囤茶量大,珍稀老茶丰富;莞万茶仓则以规模和专业管理见长,恒温恒湿、通风控光,营造出理想的藏茶环境。
每年9月底,茶文化节便会如约而至。茶客们从各处赶来,逛茶仓、叹茶馆、鉴茶具、观茶艺、买藏茶,也试一试各式新潮茶饮和衍生小物。藏茶大师、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同样聚到一处,设摊展示、即席分享,好不热闹。
除了茶,万江还是东莞咖啡浓度较高的镇街之一。
蚬涌社区的囍舍2.0,原本是一处旧厂房。在负责人冯润攀的操刀下,摇身一变为融合文化创意与自然肌理的精品园区,咖啡、烘焙、中餐、健身、公寓等多种业态在此有机共生。
主理人们希望搭建一种社交型消费场景,让园区不止于商业,而更像一个有人情味的邻里社群。精美的空间和高质量的出品推动万江囍舍持续出圈,有不少爱咖人专程驱车前来打卡。
不只是囍舍,金曲路、龙湾湿地乐跑公园等地方,如今都聚集起许多风格各异的咖啡店。前来叹啡的人,也有机会在寻觅这些散落街头的打卡点时,来一场万江深度游。
松弛自在 幸福就是答案
便捷的地理区位和交通路网为万江铺就了“左右逢源”的发展格局。龙湾片区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如期推进,带动城市品质和居住体验全方位提升。
不过,让人真正眷恋一座城市的,往往不是规划蓝图上的未来,而是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常片段。
在这里,开门见园、推窗见绿早已是标配。从春天的樱花、黄花风铃木、木棉,到夏季的荷花、秋日的稻田,再到冬天的粉黛乱子草和落羽杉,城市的色彩随着四季流转悄然变换。
三江六岸的慢行绿道,是这座城市的“会客厅”,清晨有人骑行,傍晚有人跑步。夕阳时江风渐起,白鹭飞掠,江面碎金闪闪,脚步也不由得慢下来。
坐拥东江最美身段的龙湾湿地公园,则更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新春灯会热闹非凡,夏夜散步遛娃轻松有趣,周末支起帐篷桌椅,一家人静静享受四周风物,便是一日好时光。
生活自在,还意味着要有包容性。作为全市唯一获得“广东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奖”的镇街级单位,万江正在建成如拔蛟窝社区的荔枝公园等越来越多小而美的亲子场所。
精神生活和公共活动也不能缺席。“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电竞嘉年华、不断焕新的商圈、隔三岔五上演的粤剧演出,都在以高频率、低门槛的方式激活城市空间。
去年11月,2024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大湾区中心观赛点落户华南MALL,两万余观众到场助威。今年,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海选赛、金铲铲之战湾区邀请赛相继举行,电竞爱好者在家门口也能参与高水平赛事。
幸福,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在万江,它拥有许多具体的模样;一条绿道、一座小公园、一场文体活动,或者是一整座城市对生活节奏的温柔理解。回到最初的命题——“在东莞,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万江”,或许说的就是这份不必逃离城市,却始终有处可栖的安然与从容。
■样本
01咖啡:
让传统文化以
轻盈方式走入日常
周末一早,东江畔的01咖啡便已热闹起来。能眺望江景的靠窗位早早被占满,户外的露营桌旁,三五好友围坐闲谈。
2024年底,借着“三江六岸”建设的东风,万江本土品牌01咖啡在龙舟竞渡主题公园开出旗舰店,仅用数日便登上点评网站东莞咖啡厅人气榜首。半年过去,这里已成为万江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万江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01咖啡联合创始人董爱冰介绍。近些年,从金泰社区的一栋红砖房起步,01咖啡陆续在东莞开出多家门店,品牌也从万江延伸至莞城、东城。
旗舰店依水而建,从万江水文化与龙舟传统中提取灵感:建筑外形犹如即将扬帆的船只,玻璃幕墙将江景、塔影与落日一并纳入视野,室内悬挂四面龙舟灯箱,户外则摆放着一艘木质龙船。
这家店承载着团队对文化传承与在地表达的持续探索。空间两侧的文创区展示着融合东莞与云南元素的系列产品,这是因为01咖啡所使用的咖啡豆,全部产自云南。
在云南考察期间,团队在一本甲马图册中偶然发现了“龙船大神”图像,意外与东莞的龙舟文化产生共鸣。
每年端午,“东莞龙舟第一景”就在店铺对面东江上演。受此启发,团队走访本地龙舟厂,重新设计图像,并将其制作为冰箱贴、钥匙圈、杯垫等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轻盈方式走入日常。
饮咖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在地体验。经典特调“莞邑女儿香”以莞香木入咖,氤氲出岭南闺秀的温婉气息;今年荔枝季推出的“荔夏”限定特调,则让岭南枝头鲜果变成杯中佳酿。
“01咖啡想为大家提供一个起居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董爱冰说。这份从容与舒适,与万江的生活气质不谋而合。“我们常常看到客人坐在那就睡着了——当一个地方足够舒适,人才会完全放松。”
万江龙舟宴:
舌尖上的
水乡节令风味
日前,万江龙舟宴品鉴活动落下帷幕。16道融合水乡特色风味和传统龙舟文化的菜品,凑出一桌热热闹闹的节令限定宴席,让不少老饕回味无穷。
为期近一个月的活动期间,万江龙舟宴共售出近2000份。宴席凭借色香味俱佳与高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家庭聚餐、企业团建、宾客宴请的热门之选,甚至有企业一次性订购了近百席。
龙舟宴是万江自2024年起推出的本地美食品牌活动。今年的活动全面升级,5家本土老字号餐厅围绕4大主题,精心打造了3道点心、1道汤品、11道主菜(含2道商家特色菜)以及1道主食。
“独占鳌头”“糖不甩”“蟛蜞焖胜瓜”等菜肴不仅美味可口,其背后的故事也令人津津乐道。主食“东莞龙舟第一饭”(龙船饭)最受好评,来品尝龙舟宴的多为本地食客,大家纷纷点赞:“龙船从小看到大,龙船饭也是从小吃到大。”
万江龙舟宴不仅好吃,也好玩。“食龙舟宴 抽万元大奖”活动为龙舟宴锦上添花。活动设有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共38个名额,最终中奖人数20名,中奖率达52.63%,最高奖品为价值22000元的华为“三折叠”手机。
■评论
“向往的生活”
有了万江答案
当“内卷”“加速”“压力”成为都市生活的关键词,东莞人对“向往的生活”的想象似乎总在别处。但近年来,万江却用张弛有度的日常节奏,悄然提供了一份稀缺的“慢”体验。
万江式生活并非偶然,它是城市与人相互靠近、彼此塑造的自然结果。
在这里,“向往的生活”有空间承载。万江保留并强化了自身的水乡特色,充分发挥“三江六岸”的区位优势,以慢行绿道、公园水岸等公共设施塑造宜居的滨水空间,回应了都市人群亲近自然的需求。
在这里,“向往的生活”有文化温度。万江不断丰富龙舟、书画、藏茶、美食文化供给,以独特人文肌理滋养居民的认同感与社区归属感,让传统记忆在现代日常中焕发生机。
在这里,“向往的生活”有年轻活力。万江敏锐捕捉新生代群体需求,积极培育在地文化、打造潮流场景、优化创业土壤,以新业态、新空间吸引广大青年在此筑梦、逐梦、圆梦。
吸引人流只是起点,能否让人扎根才是关键。如何将短暂停留的好感,转化为长久驻留的意愿?这需要万江进一步夯实安居乐业的现实基础,完善住房、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让“来了就不想走”成为更多人的心声。
“在东莞,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万江”也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价值坐标。唯有守护这份独特的生活节奏与文化生态我要配资网网,万江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行稳致远。
发布于:广东省龙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